上海修远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产品:工业视频内窥镜、工业光纤内窥镜、工业硬管内窥镜、汽车专用内窥镜、深井检测仪、矿用检查镜、警用针状内窥镜。

世界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不减

2021-01-27
尽管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但世界医疗器械(以下简称“医械”)市场总体销售情况依然良好。这是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负责人不久前发表的观点。该位负责人介绍,2008年全球医械产品的销售额合计约占国际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50%,这一数据表明,医械早已不再是医药行业的“小配角”,而是一个日益壮大、增势强劲的全新产业。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球医械市场总销售额大约有3360亿美元,比2007年净增长11%,而2007年这一数字为3000亿美元;去年排名世界前25位的医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械市场的60%,散布在世界各地的2万多家医械公司销售额合计只占剩余40%的份额。由此可见,医械产业呈现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势头。
     热点产品预测2000年以来,妇女病诊断与治疗仪器及美容医械产品越来越受到西方医械生产商的关注。这类产品包括:可协助医生精确诊断早期乳腺癌的CT仪、子宫镜(内窥镜)、形形色色的宫内节育器、产后恢复护理器械、激光美容仪器、家用按摩仪等等。2005年,妇女保健及美容医械总销售额已达90亿美元,2009年虽无精确统计但可以肯定已超过100亿美元。由于各国妇女越来越重视自身美容或保健,因此这一市场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新型内窥镜产品随着光导纤维技术和数字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内窥镜已成为世界医械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大类产品。欧盟经济分析师预计,新型内窥镜将成为今明两年增长最快的医械产品,而新型内窥镜重要销售市场将从日趋饱和的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向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工业国和拉丁美洲市场过渡。近几年来,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市场发展速度极快,其内窥镜进口量增速高于其他市场。数据显示,2000年拉美国家的内窥镜进口金额只有2650万美元,至2005年这一数字已快速上升为1亿美元。据西方经济分析师预计,今年,拉美国家对柔性内窥镜类产品的进口数量将比去年增长9.8%。中国、印度和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由于以光导纤维为主的柔性内窥镜即将取代从前医院普遍使用的刚性内窥镜,可以肯定,柔性内窥镜将逐渐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设备。另外,虽然血管支架上市时间不过10年,但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自血管支架被开发出来后,受到了市场极大的认可。现在,血管支架早已从第一代的非涂膜支架发展到第二代的药物涂膜血管支架。尽管今年西方国家遭遇金融危机,但欧盟经济分析师预计,今年西方国家心血管支架市场仍将保持10%至12%的增长率。世界主要市场走势发达国家经济持续性低迷将对以美国、欧洲为首的西方国家医院采购大型诊断成像仪器造成严重影响。业内人士预计,发达国家医院采购大型诊断成像仪器总量很可能比前几年下降40%甚至50%左右。未来一年,大型诊断成像仪器生产商的日子恐怕会十分难过。远东三大国中国、日本与印度的医械市场销售额合计约占亚洲医械市场总销售额的70%,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合计只占剩余30%的份额。欧盟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医械市场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所受影响较少,其医械市场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而且,西方一些大型诊断成像仪器公司均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使得今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与产销率将与去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长。印度的医械产业规模远逊于中国。但印度政府在过去几年曾大力发展旅游医疗,大批西方游客前来印度看病兼旅游,使印度各大医院生意兴隆,进口医械与大型诊断成像仪器产品数量大增。据了解,过去几年,印度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保持20%的年增长率,但西方各国受金融危机牵累而市场低迷,失业率大大提高,消费者纷纷捂紧自己的钱包,印度进口医械数量将会因到印度旅游医疗人数的下降而放缓甚至下跌。日本是一个封闭型岛国市场,其医械产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很少仰仗进口他国产品。虽然日本同样经历国际金融风暴,但欧盟经济分析师预计,2010年日本医械市场不会有大的起伏,基本保持去年的销售额规模。加上日本松下、岛津等大公司的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因此日本的高端医械产品仍将保持去年的出口量与出口势头。另外,近年来中东阿拉伯国家医械市场越来越受到西方经济分析师的关注。因为富裕的产油国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尤其是沙特阿拉伯,虽然人口不多,但去年也有一二十亿美元的医械进口额。据欧盟经济分析师估计,海湾产油国每年进口各种医械产品的总值将超过100亿美元。而且这些国家基本上无本国的医械产业,所有重要产品都从其他国家进口。中东、阿拉伯地区在今后几年必将成为世界重要医械新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小编整理上传并发布,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电话咨询
  • 在线咨询
  • 产品中心
  • 添加微信
  • 021-54943035 (长按复制微信号,添加好友)